合肥工业大学翱翔之翼——在社会实践中传知识、促科普、解民生

蝉鸣盛夏,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拉开序幕,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志愿服务组织蓝天社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心系民生,对于“暑期托管,如何托得安管得好”这个困扰图书馆及百姓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自7月7日起到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蓝天社队伍共九人共同前往安徽省图书馆少儿阅读体验中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为期五天的科普活动。同时,为了扩充知识面、保证讲解的准确及科学性,蓝天社队员相继参观了安徽省科技馆、科学岛、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等,最终呈现了以玩促学、以学促玩的科普模式,深受青少年欢迎。这不仅解决了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也能让家长托得安管得好。

以科技为笔,绘就大国创新画卷

安徽省图书馆少儿阅读体验中心内,港珠澳大桥的宏伟身姿在屏幕上舒展,中国天眼如同宇宙的眼睛缓缓转动。金梦冉讲述着超级工程的细节:“这座大桥的沉管隧道深埋海底48米,相当于16层楼的高度,却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强台风。”台下,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渴望的光芒。

这是“超级工程见面会”的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将大国重器拆解为可触摸的知识碎片:用木制拼图复东方红一号、航母等大国重器,让孩子们在拼接中了解大国重器,发扬科学精神,燃起爱国、护国的理想;

“两弹一星飞天梦”主题活动中,屏幕上展示的老照片引发阵阵惊叹:邓稼先在罗布泊的风沙中验算数据,钱学森归国时行李箱里装满的研究手稿。团队创新设计的“核弹爆炸冲击波模拟”实验,同时用一个小实验“火山喷发”,为孩子们演示并讲解了有趣的化学知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即使是在我们身边很不起眼的物品都可能释放出惊人你的能量,“这不是魔法,是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今天的讲解以及演示实验能够自发的去探索科学,点燃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自此“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不再是一句戏言,而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种子。

以实践为桥,解码城市运转奥秘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钢筋,是建筑的‘骨骼’,那是混凝土,是建筑的‘肌肉’。”团队实践成员指着屏幕上的图片,为孩子们介绍建筑的组成以及抗震性能。在”城市筋骨探秘”活动中,团队用橡皮泥模拟混凝土,用棉签代替钢筋,让孩子们亲手测试不同组合的承重能力。当发现房顶没有钢筋的支撑,最后只能面临倒塌的结局,大家在这一刻都认识到了原来只有混凝土是不行的,还需要钢筋作为支撑,混凝土忽然钢筋缺一不可。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抗震小高楼”比赛。孩子们分组用积木搭建楼房,孩子们结合刚刚讲的抗震小知识设计结构,有的注重地基的稳固,有的则精简结构,减轻房子的重量……科普的核心理念则是如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所说:“把科学讲成故事,科学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才能让更多青少年了解科学、爱上科学,中国的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地后浪。”

水循环的奥秘则通过一个小水滴历险记的小视频揭开。“小水滴”从云层出发,经过凝结核的作用,通过降雨,落到井里;它们跟井底的青蛙交谈,后面经过蒸发作用重新回到云层之上,即将开启新的旅程,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便是小水滴历险记,也是属于它们的独特旅程。”。

“清水魔法工坊”里,分层过滤装置让浑浊的泥水变清。“石子像守门员,挡住大杂质;沙子是小卫士,拦住细颗粒;纱布就是安检员,把最后的脏东西留下。”讲解员的比喻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当看到自己制作的过滤器流出清水时,“可以喝吗?”“净化水这么简单吗”,面对孩子们的困惑,讲解员接着介绍净水流程,最后孩子们才知道原来这只是初步过滤,野外水还有细菌等其它看不见的杂质,对身体可能造成危害,这也对前面孩子们的困惑进行了解答。

以安全为盾,筑牢生命防护堤坝

横波纵波交织,构成了地震波的最终形状。我以黄金三十秒开场,用这个问题促使孩子们带着对地震的好奇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在安全逃生演练过程中,警报声响起,大家立刻俯身冲向安全区。但光逃生肯定不够,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太多太多,海啸、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同样会对人生安全造成威胁。不论是被困时还是逃生后,我们都需要有应急准备。

以青春之力,续写科普与民生新篇章

回望历史,揽大国匠心,启工程之旅,从大国工程到两弹一星,从积木搭建到科学实验,不仅点燃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还不断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展望未来,触摸城市科技脉搏,感受中国创新力量,作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的学生,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翱翔之翼”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建筑结构的奥秘,揭示净水流程的神奇,在”抗震高楼”搭建中领略建筑的神奇,在简易过滤装置在制作过程中,探索净水与科技强强结合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安全防范,保驾护航;从中国地震预警网到北斗监测地质,无不是科技赋能社会安全,科普孕育未来科学家、丰富孩子暑期生活,让家长托得安、图书馆管得好。从防震减灾到科普赋能,最后应急包大揭秘,都是秉持着科普的初心,为民服务的热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的位置。”同时也积极践行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把科讲成故事”的理念,促科普、传知识、解民生。

七天,很快,从紧张筹备到从容讲解,当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眼中的光,当大学生的担当变成播撒科学的种子,这场实践就超越了活动本身。(作者:施乐乐)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